近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青海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南有“中华水塔”三江源,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北有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7月27日,新葡萄8883官网AMG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跟随黄河科考上游队前往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青海省地质资料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社会实践小组参观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青海省地质陈列馆,2000年由原青海地质博物馆与地质资料处合并为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2019年更名为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博物馆围绕“起源、溯源、资源、本源”的理念,将展览核心涵盖为“科普万物之始、探究高原奥秘、展示资源魅力、守护生态和谐”。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自然资源为主建设的省级行业博物馆,是首次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全要素融合展示的博物馆,也是首例以“两个统一行使”职责为主线构建的博物馆,充分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生命共同体理念。

社会实践小组参观黄河流域展厅
实践队员们分别参观了地球科学厅、自然资源厅、人与自然厅、矿物晶体厅和风雨历程厅。现代化展厅通过炫酷的高科技综合展示系统让实践队员们身临其境地感知宇宙与地球、大美青海壮美丰富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职能的履行成效,矿物晶体厅陈列的300余件矿物标本外形精致、色泽缤纷,使实践队员们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最让实践小组成员印象深刻的是风雨历程厅,该厅通过照片、音像、实物、硅胶人模型、工作场景等形象展现几代地质人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反映了自然资源人“踏遍昆仑”的豪迈气概,诠释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传统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

社会实践小组聆听讲解高原生态

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手绘地质图

青海地质工作者获奖证书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学习到了奥妙无穷的宇宙和地球的有关知识,直观地感受到黄河流域对中华民族的深刻影响。更重要的是,队员们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刻地意识到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关系到黄河自身,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地学领域的从业者,应该传承和弘扬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优良传统,夯实专业基本功,为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供图供稿: 杜建涛 审核: 苗行生)